“我们是一家兽药研发、生产、销售企业,我们将中医药理论应用在动物身上,正在建设新型中兽药制剂研发及产业化智能制造项目,准备融资3000万-5000万元。”
说出这段话的是山东金铸基药业公司负责研发工作的尚小雷,他是在日前举办的“2025济南市科技金融助推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政金企对接会”上,表达上述融资需求的。

很快,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山东省科融信综合服务平台给出了科技增信等级评定,建议金融机构授信1000万-2000万元,结果莱商银行直接给出了3000万元的授信额度。
看似不寻常的市场化科技金融投融资对接合作,已成为济南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日常操作,金融正成为激活创新的源头活水,助力济南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新型兽用中药项目,市场前景广阔
看到这样的结果,总部位于济南莱芜高新区的山东金铸基药业公司董事长侯云峰既意外又兴奋:“这说明,不仅我们看好中医药,就连金融机构也看好中医药在动物领域的应用,这让我干好项目的信心更足了。”
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因为养殖行业风险大,管理不善,一场疫病,就会赔个底朝天,这也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已经报告发生过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就超过300种。”尚小雷说。

此外,病原变异,爆发与非典型化感染并存;容易产生多重、混合感染,约有75%的新发人类传染病,是动物源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研发兽药,不仅事关畜牧业发展,还事关人们身体健康。
中国兽药协会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兽药行业规模持续两位数增长,但存在结构性问题,比如化学药品占比74%,高于全球50%的平均值,减少降低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已成为全球共识。
国家卫健委等13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的《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持续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推广使用安全、高效、低残留的兽用中药等兽用抗菌药物替代产品。
在这一要求下,绿色、安全、高效的中草药成为动物疫病首选防治药物。“我们新上的这个项目,就是要开展新型中医兽药制剂的研发,并开展产业化智能制造,推动传统兽药向现代化数字生产转型升级,市场前景广阔。”侯云峰说。
无抵押担保,科技型企业融资新模式
好项目,智能化的山东省科融信综合服务平台也能识别出来,在科技金融对接会上,现场给出了2000万元的授信额度建议。“别看与莱商银行给出的授信额度有所差别,但已经是平台能所给出的最高额度,也说明了这个项目好。”该平台相关负责人孔蕾说。
长时间以来,无抵押、少担保一直是导致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原因,如何破解,山东省科技厅想到了科技的力量,积极探索科技金融创新举措,搭建了这个科融信综合服务平台。

该平台面向科技型企业,只要注册认证,即可发布融资需求、企业风采,申请金融产品、产业认定等。金融机构也可以入驻,发布金融产品、企业采风等。
有了资金需求方,有了供应方,就可以实现智能化的供需对接匹配,开展科技增信、融资担保、投融资咨询、政采融资科技成果转化、专家人才引进等服务。
最为关键的是,该平台基于可公开的政府数据,按照“可传递信任、多维度协同、全链条服务”的理念,打造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抵押、无担保”的融资新模式,构建了“过滤风险+化解风险+分担风险”的新机制。
正是基于该平台现场确定科技增信等级的服务,在日前济南举行的科技金融对接会上,8家银行、创投机构与8家科技型企业达成意向合作并签约,融资金额1.25亿元。
投早、投小,山东真金白银支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金融是激活创新的源头活水,科技创新离不开给力的金融支持。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4月初召开的山东省科技创新推进会提出,营造多元融合的科技创新金融生态,是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的重要举措,要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和机制,强化科技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提升科技金融平台服务能力。
在这方面,山东已经动作频频。山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钟伟介绍,2023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科技财政金融协同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省科技厅牵头配套出台了一系列实施细则。

2025年3月,山东省科技厅又联合有关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持续加大科技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提升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供给,探索科技金融管理服务新模式,进一步优化了科技信贷、科技股权、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落地措施,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
为强化“投早、投小”金融支持,山东省科技厅还将早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贷款省市风险补偿比例提高至90%,并配套给予企业最高50万元的贴息支持。同时还扩大了“拨投结合”“先投后股”试点范围,确保每年对早期、初创期企业的支持比例不低于30%,以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
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也推出了多样化的科技金融专属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持。
济南打造一流科技金融新生态体系
作为全国第一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济南市自获批建设以来,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聚焦全市科技成果转化“一条主线”,持续提升服务创新主体工作效能。
具体来看,发挥“6+N”济南市政府引导基金群、齐鲁科学城科创母基金等引领作用,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重点支持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项目引进落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实现了“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在打造一流科技金融新生态体系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济南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波介绍,2024年全市科技金融机构达62家,推出科创信贷产品超80项,“人才贷”备案9.77亿元,“鲁科贷”备案32.63亿元,全市科创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设立天使创投、产业投资、重大项目协同发展政府引导基金6只,总规模600亿元。
科技引领未来,金融赋能创新,黄波表示,下一步,济南市科技局将锚定“项目提升年”目标任务,在全省科技创新生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持续健全多元化科技金融体系,提升政策支持保障能力,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为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让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在泉城大地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刘彪)
来源:济南日报·爱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