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贺强 通讯员 张帆 吴文选
【题记】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治理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基层治,则百姓安”。商丘市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省委“四高四争先”工作要求,突出党建引领,结合商丘实际,强化创新方式,夯实基层一线,务求见行见效,以基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作为衡量,奋力书写新答卷。

商丘市梁园区东风街道立足实际,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五治融合”为主线,围绕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润心、自治强基、智治赋能,致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全面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治引领,筑牢基层治理“主心骨”。
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将党组织延伸到小区、楼栋,构建“一核多元”治理架构。发挥头雁作用。实施“红色头雁”工程,选优配强社区党支部书记,组建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引导党员在矛盾纠纷调解、环境卫生整治中亮身份、作表率。汇聚“银发”力量。深化“银龄报到”机制,成立“银晖工作室”,组织老党员融入基层治理实践,通过参与理论宣讲、帮困助残、环境整治等活动,激发辖区党员群众投身建设的热情,年均开展活动20余场,覆盖居民3000余人次。
法治保障,织密基层治理“防护网”。
以法治思维破解治理难题,东风街道推动法治力量向基层延伸。加强治理队伍建设。建立“法律顾问+调解员+法律明白人”队伍,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一站式”服务,年均化解矛盾纠纷6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提升居民法治意识。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通过法治宣传、以案释法等形式普及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居民依法办事。创新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三所一庭一中心”衔接联动工作机制,街道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庭、综治中心等部门,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发事件联处、平安建设联创的“四联”工作格局,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德治润心,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力”。
街道注重以文化人、以德聚力,厚植社会治理道德根基。挖掘社区“好人好事”。评选“最美家庭”“身边好人”,通过道德讲堂、好人进社区、好人进校园等活动弘扬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五老”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返乡大学生等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爱国卫生”“爱心六一 助学同行”“法治宣传”等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号召力。打造社区文化阵地。街道以德治滋养社区文明,打造“科普小道”“东风记忆(老道北)展馆”等文化阵地。形成了集科普教育、理论宣讲、传统文化、爱国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精准化、开放式宣传阵地,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惠及群众2000余人。
自治强基,激发基层治理“源动力”。
街道创新自治模式,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探索“群众参与式”治理模式。搭建治理平台。搭建“居民议事会”“小院协商会”等平台,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双渠道收集民意,对小区下水道改造、天然气安装等争议事项进行民主协商,累计解决民生问题20余件。创新治理机制。推行“网格员+志愿者+物业”微治理机制,组建“和事佬”“治安巡逻队”等自治队伍,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动员社会力量。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培育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形成“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的良性互动,居民满意度达95%以上。
智治赋能,打造基层治理“新引擎”。街道以数字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打造数智治理新平台。依托“码上居民议事厅”和“民生微实事,扫扫码上提”等平台,将“云党群服务中心”建到群众家门口,实现群众在家“扫码点单评单”,党员、网格员“线上接单”,快速办理道路维修、纠纷调解等实事20多件。实现线上网格全覆盖。通过居民网格微信群,居民可实时上报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等问题,网格员接单后2小时内响应处置,办结率达100%;依托微信群及时开展各类宣传、政策咨询、民声收集、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通过线上网格服务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民解难。
通过“五治融合”实践,东风街道实现“三个转变”,即治理主体从“单打独斗”转向“多元协同”,治理方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服务”,治理效能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下一步,东风街道将持续深化“五治”内涵,推动基层治理向精细化、智能化迈进,让基层治理既有温度又有智慧。
(来源:商丘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