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把高纯多晶硅放到液态熔融硅里,接着慢慢拉起,控制硅原子有规则地排列,就能逐层生长出一个大的单晶硅棒。”4月12日,“行走黄河”行进式主题采访团来到德州市天衢新区,山东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清华向记者讲解生产流程,他将生产单晶硅比喻为“老师带学生们排队”,目标是让“学生们”朝一个方向“站”好。

单晶拉制、截断切割、研磨抛光、检测封装……在有研艾斯位于中国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德州)的无尘车间内,硅片从原料到成品需要历经十四道工序。肖清华介绍,公司成立于2020年3月11日,是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成员单位,在国内率先完成了6英寸和8英寸硅片的科研攻关任务,被视作集成电路领域的“国家队”。目前,中国有研在德州布局七大项目,涵盖大尺寸硅片生产,高纯溅射靶材制造等关键领域。

不同于科研院所,盈利是企业的第一目的。有研艾斯生产的12寸硅片是制作集成电路的主要材料,应用占比高达70%以上,主要客户包括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润微电子等芯片制造企业。“我们产线上有很多国产化设备的投入,我们很多创新项目也能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竞争市场上,同样的技术下我们拥有更低的成本。所以即使近年消费市场相对平淡,我们依然能保持盈利。”肖清华说。
谈起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肖清华认为,国内总体形成了良好基础,材料,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几个环节都有很大的技术和产业进步,支撑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具身智能、AR眼镜、医疗电子等领域的创新和产业发展。

这样的高科技企业为什么选择落户德州?
“天衢新区有很强的区位优势,我们200多人的团队原先都生活在北京,项目落成后,工作日我们在德州,周末坐高铁两个小时就能回家。”肖清华介绍。据记者了解,自2018年首个项目签约以来,中国有研在德州累计投资近百亿元,已实现硅片年产120万片生产规模。今年第二步产能扩展计划已经启动,届时6英寸、8英寸、12英寸硅片总年产量将达360万片。项目落地德州是头部央企与地方政府的一次“双向奔赴”,德州市委、市政府和有关县市区为项目的建设运营提供了最优质服务和最优良环境,双方合作基础不断巩固、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其实,不单是中国有研,德州市十多年来坚持引育结合、从无到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了以立讯精密、中国有研、先导半导体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目前,当地集成电路规上企业达到174家,产业营收突破500亿元,这座黄河畔的鲁北小城,集成电路产业正拔节生长。
(大众新闻记者 张梁 张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