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质生产力,掘金科技与内需,中欧基金迎战行业发展新周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4:36:00    

回望过去的2024年,经历了上半年的经济筑底后,中国资本市场结构性复苏的特征愈发鲜明,尤其是“9.24”多项利好宏观政策密集的出台,推动了A股市步由止降趋稳过度至健康复苏阶段。

在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的提出进一步为经济运行和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把握新时期的结构性机会,提升市场配置价值,成为市场留给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共同命题。

正所谓“春好正是耕种时”,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25年,华夏基金、景顺长城基金、中欧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相继进行了年度策略展望,研判与探讨各类资产的市场机遇、投资策略,共同助力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一、宏观经济环境逐步回暖

2024年的资本市场,既经历了持续震荡下行的历史低谷,也呈现出了超跌反弹的行情。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A股三大股指均录得收涨,沪指、深成指和创业板全年分别累涨12.67%、9.34%和13.23%。

华夏基金将2024年的市场涨幅反弹,定义为“2021年以来首次年度级别的估值扩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变量便是“政策”,华夏基金称9月以来的政策出台扭转了市场悲观预期,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回升。

聚焦到具体业务板块,中欧基金的基金经理刘伟伟表示,支撑2024年市场上涨的主要是红利和科技两大板块。截至年末,银行、非银金融和通信行业位列总市值增长率前三甲,涨幅均超过了25%,足以佐证“红利+科技”的双轮驱动作用。

展望2025年,虽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浪潮依旧波谲云诡,但从各家机构在策略展望中传递出的信号来看,业内对新一年宏观经济环境多持乐观态度,认为各项政策逐步落地下,市场即将迎来温和修复。

在长城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杨建华看来,当前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基调转向已经明确,内需有望得到进一步提振,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有望继续改善,A股市场或迎来新一轮价值重估机会。

景顺长城首席资产配置官王勇认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节点,在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双管齐下”的作用下,经济下行的压力将得到缓解,资本内生动力日趋显著。

兴证全球基金研究部副总监董理则提醒,其对待国内经济的态度为“充满信心但不盲目乐观”。根据历史经验,政策信号的转向到实体经济的实质改善往往还需要一定时间的耐心等待,具备连贯性的政策导向才能从根本上提振市场信心。

可以说,宏观经济基本面的修复将是一个趋势向上但曲折的过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聚焦长期价值、拥抱创新路线、强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将成为投资者衡量公募基金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二、探索科技内需投资机遇

步入新的一年,究竟什么才是公募基金行业稳健行进的风向标?在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刘伟伟看来,资本市场将在基本面和流动性的双重助推下取得良好表现,具体到行业结构上,市场主线将围绕着科技和内需两大方向展开。

按照刘伟伟对2025年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的推演,大模型的持续迭代,以及AI应用端爆发后新增的推理侧需求,共同构成了AI算力需求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人工智能仍然是当前最大的产业创新方向。

一个典型的例证便是,近期爆火的DeepSeek极大程度影响了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一方面,DeepSeek的成功将加快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资本开支,从而拉动国产算力基础设施的发展,与海外公司的能力技术差距正逐步收窄。

另一方面,大模型的性能提升以及成本的下降促进了AI在多个行业、场景中的应用与推广,AI本地化部署的渗透率将上升到新高度。因此,包括算力基础设施、AI硬件、智能驾驶在内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投资价值有望实现质的飞跃。

银河基金研究员田萌也在年度策略会上强调了全球流动性的好转和AI技术的新一轮发展,对科技行业增长的驱动作用。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科技行业的基本面从长期视角来看具有潜力,特别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和5G领域。

在内需增长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写入九大重要任务;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认为,在扩大需求时应兼顾消费和投资,二者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

基于此,刘伟伟预计随着经济的拐点逐步明确,工程机械、食品饮料等受益于内需改善的顺周期行业将会迎来较好的布局时机,投资机会逐步涌现。

财通基金副总经理、权益投资总监金梓才,同样看好内需扩大对消费零售增长的提振作用。他表示,零售类公司此前估值水平较为保守,但由于折扣零售和新零售正在重塑线下零售市场,部分优秀的零售公司有望获得重新定价的机会。

华夏基金策略团队亦建议,2025年可以借助价值红利开局,同时深挖食品饮料、家电等行业的增长潜力,将“红利策略+质量策略”组合作为核心资产的“压舱石”,辅以“反转策略+成长主题策略”提升收益弹性,构建“核心-卫星”组合。

三、结语

总体而言,步入“转折之年”的A股市场已经迎来修复与重塑的转折点。而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发生变动,创新产品服务能力、优化运营管理体系、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回报,始终是各公募基金机构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筹码。

展望未来,各大机构还将继续精进投研的产品、内容与体系建设,主动迎接产业经济与资本市场潜在的机遇挑战,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内容来源:贝多财经

相关文章

  • “谷子”缘何吃出千亿消费市场?二次元周边让年轻人“上头”
    当一部分人还在疑惑“谷子是什么”之时,相约“吃谷”打卡已经成了不少年轻人逛街聚会的新选择。不知不觉中,这个听起来很“小众”的消费形态已在迈向“大众消费”。“谷子”,就是“Goods”(商品)的音译,泛指漫画、动漫、游戏等IP为原型制作的二次元周边商品。当这些虚拟世界的角色从屏幕冲到眼前,当喜欢的IP
    2025-04-27 12:19:00
  • 吕梁市科学技术局通知
    吕梁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征集2025年“揭榜挂帅”科技项目重大技术需求的通知各县(市区)工信和科技局(发改工信和科技商务局、科创办),吕梁经开区管委会,各省级开发区(示范区)管委会,孝义高阳农业科技园管理中心,市直各企事业单位: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突破解决一批制约我
    2025-04-27 06:26:00
  • 2025年中国航天日云南航天科普教育系列活动在盘龙区举行
    云南网讯(记者 龙彦)4月24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由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指导,云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主办、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承办的2025“中国航天日”科普教育系列活动在云南昆明盘龙举办。活动以“海上生明月 九天揽星河”为主题,通过院士讲堂、科普专题讲座等形式,弘扬航天精神、普及
    2025-04-25 12:01:00
  •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丨新增贷款流向哪些领域——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八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15万亿元、新增贷款达9.78万亿元,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金融是经济的镜像。首季新增贷款流向哪些领域?折射出哪些经济发展新动向?近日,记者深入多地的工厂商圈、金融机构,探寻资金流向,感受经济回升向好暖意。
    2025-04-25 02:05:00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为低空经济注入人才“新动能”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刘玉 通讯员 林雪)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数智时空产业学院的首批学员参加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无人机驾驶员与机长执照考试,IV类多旋翼无人机驾驶员考试通过率达到94%。作为区域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数智时空产业学院依托学校学科优势
    2025-04-24 18: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