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随着卡口栏杆缓缓抬起,一辆满载电子产品、高端装备零部件、生物医药制品的集装箱货车驶离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开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与其他常规出口货物不同的是,该票货物已在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内的“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完成测量体积重量、贴唛、报关、安检、收运、组板等工作,由民航监管专用车辆直接运送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空侧等候装机。这标志着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前置货站正式启用。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开放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集成电路、高端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业集聚,高货值、高时效、小体积的特性对航空运输需求尤为迫切,然而缺少航空口岸始终是制约物流链供应链稳定的短板。2024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年,恰逢国家出台支持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明确“支持具备条件的长三角区域城市机场在园区建设前置货站”。为此,在海关总署、中国民航局的大力支持下,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港航集团和上海机场集团、中国东航合作打造了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的航空前置货站“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致力于为苏州企业提供安全高效、便捷优惠的“家门口”航空货运服务。
据介绍,“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位于苏州自贸片区核心区域,面积约2700平方米。其中,进港作业区约150平方米,出港作业区约2550平方米,依托综合保税区场站资源,通过业务模式创新,实现了上海机场货物安检前置、海关查验前置、航空安保监管前置、货站生产作业环节前置、生产服务规范及标准前置,有效促进空港口岸与内陆腹地间的要素流通。目前,该前置货站已与国际国内约20家航司联动对接,实现空运货物在苏“一次民航安检、一次海关查验,直达机场航班”。
“前置货站的启用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机遇,我们的货物可以在苏州本地完成报关、清关、收运、安检等流程,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博世全球业务服务部亚太物流副总裁夏金说,前置货站在苏州工厂和上海机场之间建立起直接高效便捷的海关业务、机场业务和物流通道业务,大大缩短了运输周期。不仅如此,还能减少企业货物在途的不确定性以及多次转运的成本,优化物流资源的配置。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副关长顾惠娟介绍,针对前置货站前期申报、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在上海海关、南京海关指导帮助下,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共同围绕系统对接、流程互嵌等关键环节开展研究,顺利打通沪宁关区间数据通道,实现了在苏州工业园区办理海关查验以及相关作业节点自动化、智能化的建设目标。前置货站启用后,属地企业采用转关模式申报,在本地完成海关查验操作,通过联网监管平台进行安全智能锁的加封、解封,后台由AI辅助判别,大幅提升了前置货站综合服务水平,更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为进一步完善空运进出口通道,苏州工业园区海关联动属地辖区,在监管创新方面不断发力,支持虚拟空港(SZV)、“空运直通港”、苏州航空货运中心、“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建设,有效保障了外贸物流链供应链的顺畅稳定。下一步,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将不断完善前置货站的功能和服务,为苏州工业园区及周边长三角地区的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顾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