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孟向东 通讯员 董何言 曹飞
4月3日,南阳市卧龙区举行家乡建设建言献策会。会上,年产1万套(台)智能物联网农牧设备生产线等15个“双招双引”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涉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制造等行业,进一步释放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强烈信号。这些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为卧龙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势助力、赋能添彩。
卧龙区举办的2025年“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系列活动,通过开展返乡参观视察、项目推介暨“双招双引”集中签约会、区重点产业链人才招聘会3个活动,各镇街道开展了以“最忆是故乡”为主题的特色活动,把在外人才的爱乡思乡之情转化为助乡之举,推动人才回乡、项目回移、资本回流、技术回归、智力回哺。据了解,此次活动邀约了80多名嘉宾返乡,招引了6位高端人才,签约了15个大个项目。
“双招双引”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招来的是项目、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引来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卧龙区深入实施“双招双引”,以“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系列活动为载体,坚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走出一条人才破局带动产业突围的特色发展路径。该区树牢“筑巢引凤”理念,加快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先行区建设,以实施青年招引、青年就业、青年安居等八大行动为载体,切实让各类人才发展顺心、生活舒心、落户安心。常态化开展人才政策进园区、进企业、进高校等宣讲活动。持续擦亮人才集聚品牌,持续举办了“才聚卧龙-直通名校”“万名学子留卧龙”“北大力行计划-卧龙篇”等活动,共引进博士21名,引进青年人才7300多人。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7家,为“卧龙成高峰”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十大行动”推动“双招双引”加速提质。卧龙区开展实施引才方向定靶行动、高端人才集聚行动、引才路径拓展行动等十大行动助力“双招双引”开花结果。实施高端平台赋能行动。中光学集团与郑州轻工大学叶国永团队建立“先进光学技术研发中心”,吸引团队10余名专家与企业开展柔性合作,助力南阳光学产业弯道超车。实施高端人才集聚行动,依托数字光电、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面向省内外引进6名高层次人才。通过实施引才路径拓展行动,全年引进回创人才376人、回创项目138个。依托“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等活动载体,柔性引进专家人才11名。依托外建的43家人才工作站,吸纳41名高层次人才在外人才成立卧龙区发展智库。实施产业人才筑基行动。搭建正大蛋业有限公司与农职院合作,开展“冠名班”“定向班”,培养畜牧技术员中级工115人。卧龙区以十大行动推进“产业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双招双引”工作真正实现了创新人才和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
校企“双进双看”打通校企深度合作通道。卧龙区结合辖区高校多、高层次人才多的优势,探索开展校企“双进双看”活动,双进即企业负责人带队进高校,校长带队进企业;双看即企业负责人到学校看科研、团队、设备、平台等,校长到企业看场面、看运行、看合作点。通过建立校企面对面交流合作的便捷通道,推动本地5所高校、1000余名博士、近10万大学生,以及高校先进理念、平台设备、科研成果等融入卧龙经济社会。至目前,共有67名师院、理工、工院专家与卧龙区金牛彩印、大地电气等22家企业合作,攻克了锂电池升级、艾熏床自动化等17项关键技术。
共建产业学院,“产才融合”产业兴。校地(企)共建产业学院是卧龙区为服务企业产业发展,以高校优质教育人才资源为基础,以企业生产设备为依托,围绕辖区企业人才需求、技术需求,精准开设专业、设置课程,把课堂搬进车间,把企业变成学校,实现干中学、学中干,学用结合、精准育人,是卧龙区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充分融合的生动体现。卧龙区突出“精准育才”“本地留才”目标,把产业学院建在产业链上,让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精准结合,探索一条人才助力产业发展新路径。
“双招双引”工作的实施,增强了人才吸引力和发展新动能,卧龙区通过做好各类人才激励服务,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推进人才强区工程,打造出更有卧龙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工作品牌,为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