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甘肃出台方案打造“四屏一廊”生态格局
近日,《甘肃省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行动方案》印发。《方案》指出,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会处,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是阻挡腾格里、巴丹吉林、库姆塔格等沙漠汇合南移的防风固沙屏障,是我国“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方案》基于甘肃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特点,打造“四屏一廊”生态安全格局。其中:
- 河西祁连山内陆河屏障区具有重要的防风固沙和水源涵养功能,是我国北方防沙带的核心区域。与内蒙古、新疆、青海协同推进防沙治沙和森林、草原保护,不断提升防风固沙和水源涵养能力,阻挡三大沙漠汇合南侵,维系沙漠绿洲生态平衡,保障国家西部生态安全。
- 甘南高原黄河上游屏障区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是国家黄河重点生态区和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重要组成。与青海、四川协同推进湿地保育和草原治理,不断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保护黄河上游水源补给地,保障黄河源头和青藏高原生态安全。
- 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屏障区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功能,是国家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与陕西、宁夏协同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减少入黄泥沙量、协调水沙关系,保障黄河流域生态安全。
- 南部秦巴山区长江上游屏障区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是国家长江重点生态区的重要组成。与陕西、四川加强秦岭地区跨区域生态协同保护,不断提升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和长江上游水源涵养能力。
- 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具有保障黄河干流水质稳定的重要功能,是国家黄河重点生态区的重要组成。与宁夏共同构建黄河流域中上游齐治格局,加强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综合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方案》提出,到2030年底,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森林覆盖率提高至12.7%,森林蓄积量提高至3.3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3.5%,湿地保护率达到54.35%,水土保持率达到64.14%,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67%;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达到95%左右,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总台记者 柴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