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海关技术中心鉴定发现并命名3个新物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9:09:00    

近日,国际动物分类学专业杂志ZooKeys刊发论文,报道中山海关技术中心科研团队首次发现并命名的3个蜚蠊新物种——白骨螱蠊Nocticola baiguensis、心形螱蠊Nocticola cordiformis、翅突螱蠊Nocticola appendiculata,一举将中国动物分类鉴定检索表中蜚蠊目螱蠊属物种数量从2种增加到5种,不仅在该属动物的中国分类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也进一步丰富了该中心国家医学媒介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的实物资源库和数字化标本库。

鉴定发现并命名的3个新物种 陈健 摄

2024年,中山海关技术中心团队与广西桂林科研人员、科考兴趣爱好者共同对当地溶洞中分布的蜚蠊开展考察,首次观察到洞穴中蜚蠊与某种蚂蚁的共生现象。科研人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综合采用形态学鉴定和DNA条形码检测技术深入开展物种研究,确认此次发现的3个蜚蠊种类在系统发育分析方面与拉丁蠊亚科之间存在紧密的亲缘关系,此前国内外均无相关报道,属新发现的蜚蠊目螱蠊属的3个不同螱蠊新种。研究论文中,科研团队分别详细描述了其分类学鉴定特征及相关生活习性。由于长期栖息于光线昏暗、食物资源有限的洞穴环境,该物种的复眼数量较之常见蜚蠊明显减少,体长不超过5毫米,形态特征与现有已报道蜚蠊物种存在明显差异,且食物来源主要为病毒高风险宿主-蝙蝠的排泄物和遗体、昆虫遗体及其他微生物,存在较高携带、传播病原体的风险。

螱蠊属物种在蜚蠊分类领域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新物种的发现对研究生物演化、了解生态环境变化、保护濒危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人与自然可持续性和谐共存有着重要意义,其与共生蚁类等在系统进化领域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深化。

科研团队人员进行形态鉴定 陈健 摄

中山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中山海关技术中心依托国家医学媒介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立足国门生物安全需要,大力推动病媒生物实物资源库和数字化标本库建设,创新研发病媒生物智能检测鉴定技术,着力提升科研技术在口岸生物安全防控中的运用,充分发挥国门安全守护的技术支撑作用,体现了海关技术机构在保障国门生物安全中的担当和作为。

文丨记者 张德钢 通讯员 陈健

相关文章

  • 从DeepSeek的成功经验看原始创新的重要性
    据中国经济网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领域,创新已成为推动进步的核心动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众多创新类型中,原始创新因其独特性和突破性而备受关注。原始创新不仅能够带来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还能为企业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DeepSeek(深度求索)作为一家新兴的科技企业,凭借其独特的原始创新能力,在短时间
    2025-04-23 10:42:00
  • 国家医保局为“脑机接口技术”收费立项,科幻照进现实路,还有多远?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许紫莹 金南星最近,国家医保局印发《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三个价格项目。这就意味着,脑机接口技术正式进入医保目录。然而目前,全球还没有一款侵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获
    2025-04-21 08:42:00
  • 奥比中光预计一季度扭亏 AIoT领域业务增长较快
    证券时报记者 孙宪超奥比中光(688322)4月18日晚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5.57%左右;预计实现净利润为2460万元左右,同比扭亏为盈;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为370万元左右,同比扭亏为盈。奥比中光主营业务是3D视觉感知
    2025-04-19 06:12:00
  • 农田喝上科技“茶”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师喆 实习生 陶月蓉什么是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要怎么操作?农民实操应该注意什么?2025年4月16日,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宋睿博士参加“小麦玉米周年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现场观摩会”活动,为西平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开展水肥一体化专题现场培训。该活动由河南农业大学与西平县农
    2025-04-18 11:23:00
  • 全球首台70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式投运
    川观新闻记者 文露敏4月17日14时18分,云能红河电厂70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行,标志着由东方电气集团旗下东方锅炉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台70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式投运。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燃煤发电技术,具有燃料适应性强、燃烧效率高、污染物
    2025-04-17 20: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