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喀土穆4月14日电 中东战地手记|苏丹:冲突持续 曾经的家只在梦里
新华社记者张猛 法耶兹·扎基
穿行在首都喀土穆的街巷间,所见触目惊心:烧得焦黑的断壁残垣,千疮百孔的建筑,疯长的杂草间蚊蝇乱舞,不时还可见到新起的坟冢。市场上叫卖不再,行人寥寥,弥漫着压抑的气氛。对于无数苏丹人来说,曾经温暖的家,只在梦里。
到今年4月15日,苏丹武装冲突延宕已整两年。
在北喀土穆市北部尚巴特区一处臭气熏天的废墟旁,48岁的娜瓦勒·阿卜杜勒·哈菲兹蹲坐在石头上,一边洗刷着从避难中心带回的旧锅碗瓢盆,一边向记者倾诉:几天前,我们一家五口从尼罗州阿特巴拉市回到这里。走在熟悉又陌生的街道,两旁到处是碎石瓦砾,“转了三圈,我硬是辨认不出自家房屋所在”。
2023年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在喀土穆多地发生武装冲突。战火延烧之处,民众受到的伤害难以想象。饥饿、死亡、亲人离散、家园破碎……冲突持续造成全面人道主义灾难。
700多个日夜里,记者见过太多生离死别:有因儿子外出买大饼被炸身亡而悔恨得捶胸顿足的父亲;有因一次爆炸夺走4名亲人而眼神变得空洞迷茫的少年;有在逃难途中与孩子走散、绝望地哭喊着四处寻找的母亲……
近半年来,苏丹武装部队在首都和中、西部地区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手中夺回大片失地,似乎让人们看到了战争即将结束的曙光。一些背井离乡者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然而,等待他们的,是早已面目全非的家园。
娜瓦勒每天都在废墟中翻找,期待能重拾往昔温馨生活的碎片,重新拼凑记忆中家的模样。“家庭相册、雕花衣柜、孩子的玩具与书包……一切都消失了。”她只寻得一张自己与丈夫的破损合影照片。
提及丈夫,泪水在娜瓦勒的眼眶打转。她告诉记者,冲突刚一爆发,丈夫就失踪了,至今生死未卜。通过照片,两年来一家人第一次“看到”他。“我们很想他,怀念那个温暖的家,希望他还活着。”娜瓦勒侧身望向身边那顶由慈善组织搭建的帐篷,哽咽着说。
从娜瓦勒家往东约一公里,有座破败的小院,身形瘦弱的耄耋老人奥马尔正在院内给几株秋葵幼苗浇水。奥马尔唯一的儿子在冲突中丧生,孙子逃去了埃及。不久前,他带着一条破毯子,从尼罗州首府附近的避难中心返回了空无一物的家中。
尚巴特区水电全无。奥马尔每日拖着年迈的身躯,从慈善机构领取救济粮,再到一公里外去打水,四处拾柴生火做饭。“孙子爱吃秋葵,等这些幼苗收获,说不定他们就回来了。”他念叨着。
有勇气返乡者终究是少数,更多无家可归者只能在异乡朝着家的方向哀叹。从北喀土穆逃难到尼罗州的阿里·穆斯塔法就是其中之一。他带着3个孩子与另一家人挤在一顶帐篷里。小儿子时常问:“妈妈去哪儿了?我们为什么一直住帐篷?什么时候能回家?”面对天真的孩子,穆斯塔法只能敷衍。他告诉记者,避难中心缺衣少食,生活苦不堪言,“我也想回,可曾经那个温暖的家,早就没了”。
炮击、空袭频发,大量平民死伤,医疗、民用设施被毁,援助物资难以抵达……去年5月被围困后,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变成了人间炼狱。
生活在这里的哈利玛·亚当是5个孩子的母亲。战火中哈利玛的家被毁。无奈之下,她带着孩子们在残垣下挖出地窖,爆炸声一响,一家人便匆忙钻进黑暗狭小的地窖,有时一躲就是几天。哈利玛满心忧惧:“孩子们严重营养不良,我好怕会失去他们。”
持续两年的冲突已造成约2.97万人丧生,超过1285万人流离失所,246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不幸的家庭。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紧急救援协调员汤姆·弗莱彻说,“这是一场规模、严重性都前所未有的人道主义危机”。
对于苏丹人来说,还要失去多少才能等来渴求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