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南溪路一家大型家电商场,工作人员向消费者介绍一款参与政府补贴活动的热水器。 新华社发

2024年8月加力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以来,消费者累计购买以旧换新家电产品超1亿台,其中2025年购买超4000万台。 南都资料图
4月21日,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负责人表示,2024年8月加力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以来,消费者累计购买以旧换新家电产品超1亿台,其中2025年购买超4000万台。
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带动,一季度,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同比分别增长29.3%和38.4%;与家装相关的家具零售同比增长15.9%;新扩围的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同比增长27.3%。
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消费的同时,也有不少消费者因为国家补贴的区域限制而疑惑。在商家看来,各地补贴后的价格不一致,确实会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对此,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告诉南都记者,各地政府财力不同,所以在国补上的力度也并不相同,这也是为了通过放权,让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国补政策,此举有利于各地有针对性地给予补助。
区域限制
各地国补标准、品类不一 商家需在各地申请补贴权限
“我人在外地工作,工作地的以旧换新补贴品类不多,我想给老家的父母更换家电,可是价格不划算。老家那里的国补种类很多,但我领取不了老家的国补。”
“我想买的相机只有上海可以领国补,我在外地,应该怎么使用上海国补?”
不少消费者因为国家补贴的区域限制而疑惑,类似热帖在社交平台上颇受关注。
去年11月,江苏3C数码产品补贴专项活动上线,消费者在江苏省各地的指定店铺内购买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时,最高优惠可以达到1500元,而江苏省也是去年首个开放手机国补的区域。受到最高优惠1500元的吸引,小红书上出现不少热帖,分享自己从外地前往江苏买手机的经历。
从消费端看,在“国补”政策的推动下,消费者的购物热情持续提升,家电、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持续热销。不过,南都记者留意到,因区域差异带来的国家补贴比例、金额的差异,也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比如,某地在某品类的国补较外地力度更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前来领取。今年1月,湖北开放家装消费品补贴,补贴比例为20%,此后不少外地消费者领取、使用湖北家装补贴。今年2月,湖北省消费品以旧换新平台发布公告,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关于家装厨卫焕新活动有关要求,2月23日对家装消费品补贴比例调整为15%。
公告显示,在2025年家装消费品焕新活动调整过程中,2月23日下午出现了集中核销现象,触发了系统安全预警机制。现需对系统进行联调联试并对异常交易进行核查,后续将加快系统调试和异常交易处理。此后重新上线的湖北家装国补补贴比例最高为15%。
据了解,各地的国补品类均有差别,还会导致部分消费者想要买的产品只有在某些地区才有国补。小红书平台上,还有消费者分享自己的“转寄”经历,即领取国补所在地的补贴后,下单地址为国补所在地的快递代收点,再请求代收点的快递员帮忙寄到消费者所在地。
“不同地区的补贴标准、补贴品类都不一样,甚至还细分到一级水效、二级水效的补贴标准,在各地也都有差异”,一位家装行业电商从业者告诉南都记者,“消费者领取不同地区的国补,能补贴的比例可能就是不一样。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补贴前,给消费者的价格都是一致的”。
这位商家认为,各地消费者在补贴后的价格不一致,也确实会影响消费者的心理。
由于各地国补的要求不同,从商家角度,要申请国补也需要在各个省、市、地区进行申请,并且要能在当地开具发票。上述家装行业电商从业者透露,除了省、市外,有些地区甚至要以区为单位申请国补资质,“各地的预算管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就要一个个去申请”。
主体要求
有企业无法参加全国范围的国补 电商平台提供各地区经营主体支持
按照上述从业者的说法,他所负责的品牌在各个电商平台均有入驻,平台会通知商家可以在哪些地区申请国补,商家则需要提交相应的资质证明、资料等,“有些地区申请国补是对当地有主体要求的,如果有这个要求,企业在当地又没有经营主体,有些情况下可以用平台的主体。”
他告诉南都记者,目前主流电商平台都在全国各地有经营主体,可以弥补商家无法在全国布局经营主体的困境,“这些主体的发票也一直是各地开具的,所以这是平台可以给商家的支持,但是这个支持是有一些成本的。”
目前,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均会在商家申请各地的国补时提供经营主体上的支持。快手电商消电家居行业总经理李好此前曾透露,快手发现一些品牌客户并非在全国每个区域都有公司主体,这会导致某一个品牌只能在某一个区域才能拿到国补资格,无法参与全国范围的国补,快手针对这样的痛点,在今年策划了新的自营模式。“我们在湖北、长春、河北等地做自营,没有入围国补的商家就给我们供货,我们有入围资格,这样既助力了商家也提升了效率”。
抖音方面也告诉南都记者,由于消费偏好、电商产业带及品牌布局存在差异,各地国补政策存在细微差别,且线上线下补贴形式亦有不同。为保障全国商家能够更好地理解、获得、参与各地活动,抖音电商国补项目组建了专门的服务团队,深度研究并积极支持当地国补政策落地,“针对企业实际运营难点,如各地开票要求差异等细节问题,平台第一时间组织运营、产品等多个团队进行分析定位,通过产品技术能力为商家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日常运营中,平台运营团队会同步开展线上线下培训交流活动,帮助商家及品牌快速掌握相关政策信息。”
上述家装商家告诉南都记者,他所在的品牌目前在国补上采取的措施是,对于有经营主体的地区,就使用自己的经营主体;对于没有经营主体的地区,就使用平台提供的主体,“比如有的地方我们没经营主体,天猫有,那我们就用天猫的,相当于天猫变成我们的一个经销商。”
资金来源
国补资金按9:1原则实行央地共担 专家称有利于各地有针对性给予补助
南都记者调查获悉,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商品和品牌范围确定遵循“国家统一框架、地方细化实施”的原则,在具体补贴品类和补贴金额上,各地在细化实施上确实存在差异。比如,国家层面通过《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了核心品类为汽车、家电及家装厨卫三大类,并强调以绿色、智能、低碳产品为导向。在中央框架下,各省市可结合本地产业特点、消费需求及财政能力扩展品类。
在各地的补贴金额上,也存在差距。按照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此前的说法,2024年加力实施时,是综合考虑了各地常住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汽车和家电保有量等因素,测算确定了各地资金分配规模。今年将把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各地执行情况作为新增的一项因素,进一步优化资金分配,目的是要向2024年工作成效较好的地区有所倾斜。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直接向地方安排的资金总体按照9:1的原则实行央地共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90%、95%。各省级财政根据中央资金分配情况按比例安排配套资金,省以下经费分担办法由省级财政确定。
若某地区用完中央下达的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额度,超出部分由该地区通过地方资金支持,中央不再负担。这也意味着,各地的国补资金,也取决于当地的财政预算,在补贴比例和品类上自然存在区别。
盘和林告诉南都记者,各地政府财力不同,所以在国补上的力度也并不相同,这也是为了通过放权,让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国补政策,此举有利于各地有针对性地给予补助,“比如有些地区汽车制造业发达,自然需要多发点车补,有些地方家电制造发达,所以就多发点家电补贴,所以,这本身是个好政策,当然,从国家整体看,未来可以对多品类国补进行分类引导。”
经济学家余丰慧也认为,国补区域差异的问题确实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不同所导致,“可以考虑建立更加统一和透明的补贴标准,减少地区间的差异,使得消费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公平合理的补贴政策。此外,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实现对不同地区需求的有效预测,从而更精准地调整补贴策略,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核销机制
结算周期各地、各渠道不统一 可通过预付款加速资金流转
在区域差异之外,商家在国补上最关心的话题还有阶段周期。上述家装从业者告诉南都记者,商家在参与国补政策时往往需自行垫付资金,补贴到账时间从半个月到三个月不等。
“有些渠道,商家还需要预先在账号中留有备用金,以便在消费者购买时垫付费用,之后平台再进行结算。”上述从业者透露。
这位从业者说,“我觉得核销的标准是可以统一的,提供发票怎么做,后台用什么东西,用电子化的东西一目了然。其实电子化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比人工审核要严格和精准的多,没有人情可言。”
余丰慧也认为,对于小商家而言,参与国补政策时的资金垫付问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减轻这一负担,政府可以考虑缩短补贴资金的到账周期,比如通过预付款制度或快速审核机制来加速资金流转。同时,设立专项周转资金池,专门用于支持小商家在等待补贴期间的资金需求。另外,也可以探索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给小商家作为临时周转使用,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促销活动中去。”
盘和林也告诉南都记者,“实际上,补贴完全可以通过线上一网通发放,也可以采用预付的方式,减少商家资金压力。”
今年两会期间,在以旧换新补贴的发放方式、准入门槛上,也有不少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少谦建议,从国家层面统一各省市以旧换新参与条件,扩大县乡中小商家参与范围,打通以旧换新“梗阻”,进一步激活县域经济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洪明基提出优化消费券设计机制、优化核销结算体系机制以及强化行业适配政策等建议,包括推行实时结算模式,实现消费券资金实时清算至企业账户;推广“通用券”替代行业限制券,扩大可适用的品类,覆盖更多线下实体店,减少使用限制;借助AI等数字技术,探索“消费券+AI”智能化匹配发放模式,提升消费券政策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等。
采写:南都记者 汪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