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重磅官宣“麻辣粉”(MLF)新规,MLF后续将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操作,取代了之前的单一利率中标。
考虑到有些小伙伴可能对MLF不太熟悉,在这里广发基金先来简单解释下。MLF(中期借贷便利,俗称“麻辣粉”)是银行向央行借钱的利率,比较常见的期限是1年。有的时候,银行自己没有充足的资金来发放贷款,但企业和个人又等着借钱。此时,央行就会先以比较便宜的利率(MLF利率),把钱借给银行,这样一来,银行兜里就有钱了,可以贷款给企业和个人。由此,银行赚到了利差的钱,企业和个人也如愿贷到了款。
那么,现在核心问题来了:为什么央行要调整MLF操作方式?这个新中标方式究竟有何“威力”,为什么能让当天债市应声大涨?这个调整对债市和基金投资后续的影响如何?
接下来,广发基金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解析这几个专业而重要的问题。
新的招标方式是多重价位中标(美国式招标),而旧的是单一利率中标(荷兰式招标)。旧的单一利率中标是“团购”模式:所有银行借MLF的利率,由“团长”央行确定,比如央行划定2%的利率,那么所有参与的银行借钱利率都是统一的2%。而现在的多重价位中标,是“拍卖”模式,价高者先分到借钱的额度,直到全部借完为止,那么每个参与银行借钱利率是不统一的,具体取决于自己的报价。
这样一来,可能出现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况是来向银行贷款的客户特别多,银行现在急着用钱,觉得2%的利率可以接受,那么这家银行就以2%的利率向央行借到了钱。第二种情况是银行不那么着急用钱,觉得利率要低于1.85%才想借,那么如果央行这次准备借出去的钱很少,可能就轮不到他,一分钱也借不到;如果央行出借的量很多,那他可能以1.85%的利率就借到了。
这种模式,让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需求自主报价,谁急着用钱、谁就多出点利息。而且,在当前宽货币的宏观背景下,与央行统一划定的2%利率相比,新模式下大部分银行实际要付的利率,一般会低于2%,从而有效缓解了银行的偿息压力。央行正是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了银行的融资成本负担,这也是这次MLF改革最核心的作用。银行的融资成本下降了,也会传导给经济实体中的各企业和个人,让大家的贷款利率逐步下降。
此外,这样的修改还有一个重要意义。现在,MLF的中标利率有多个,变得更加市场化,所以MLF不再具有政策利率的属性。在卸下了政策利率的担子以后,MLF回归了给银行间机构补足流动性工具的定位,只负责给钱,不再负责发信号。
MLF退场后,现在的主要政策利率是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OMO。

图片来源:广发基金
二、新的MLF,究竟有哪些对大家实实在在的利好?
央行推出的新版麻辣粉,为什么比以前的更“香”?这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量:
一是降低银行融资成本,缓解净息差压力。在此之前,MLF一般都高于机构(主要指银行)的市场化融资成本(例如同业存单利率)。从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出,除了城商行以外,其他类型的银行向央行借钱不如向其他同业借钱。

数据来源:wind、广发基金;数据截至2025年3月24日
而现在,当MLF从统一制定的政策利率,改成银行自行根据需求报价以后,银行往往会参考自己的市场化融资成本来投标,这是低于原来的利率水平的。所以,银行借钱的成本也会整体下降,有助于缓解银行的净息差压力。
再从实际落地情况来看,MLF修改后的第一次操作,虽然官方公布没有中标利率,但据机构自述,在1.85-2%的区间内都有中标,而上一次MLF的统一中标利率是2%,相比之前确实下降了。而银行融资利率的下降,也会逐渐传导至实体经济,推动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下降。这最终是一件惠及所有人、惠及整个实体经济的事。
二是完善政策利率体系。关于淡化MLF政策利率属性这件事,其实央行已经筹划已久了。根据央行2024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多期限政策利率并存,削弱了短端利率向中长端传导的有效性。这就好像一辆马车,有两匹方向分散的马同时在拉一样,可能不一定会走向车夫想要的目的地。现在,央行明确了政策利率以短期利率为准,框架更透明、传导更顺畅、管理更精准。这就像用一匹力气更大的马,替代了原来两匹方向分散的马,使得马车可以更快、更稳、更精准地走向目的地。
三、这个调整对债市和基金投资后续的影响如何?
落脚到实际投资中,短期来看,在新的中标模式下,MLF中标利率降低,银行间的融资成本下降,债市参与者融资加杠杆的意愿和能力增加,可以买更多的债券,或将有助债市稳定。具体到券种上,我们认为杠杆资金所偏好的短端信用债可能受到比较直接的利好。
后续建议大家还需要持续观察一些重要指标,例如,央行在资金面的态度(比如看OMO投放量,越多就越乐观)、市场资金紧张情况(比如DR007利率,越低就越乐观);利率债发行情况,如果发行多,可能容易产生债券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对债券价格有不利的影响;后续降准降息落地情况,如果有落地的预期,则对债市比较利好;经济基本面的复苏情况,如果复苏得比较好,那么股票等风险资产或许会更有吸引力。
如果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跟踪市场,也可以考虑交给专业的投顾团队。例如,广发基金投顾团队建立了全面且全周期的债市跟踪体系,旗下组合会从策略层面进行分散,力争涵盖各种券种、交易、信用风格,努力实现收益来源多样化,对冲单一策略的风险,并在市场发生重要变化时适时调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投到顾”的全方位服务。
(文章来源:广发基金投顾团队)
风险提示:广发基金本着勤勉尽责、诚实守信、投资者利益优先的原则开展基金投顾业务,但并不保证各投顾组合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参与基金投顾业务,存在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基金投顾业务项下各投资组合策略的业绩仅代表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的业绩表现,为其他投资者创造的收益也不构成业务表现的保证。因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存在因基金投顾机构的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投资前请认真阅读投顾协议、策略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充分了解投顾业务详情及风险特征,选择适合自身的组合策略,投资须谨慎。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