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赵伟,这个听起来普普通通的名字,最近因为他在云南上了新闻,而被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学生“炒热”了。
细究之下,学生们“炒”他,一方面他是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有着校友的一层关系;另一方面是他毕业后仅一年,他的创业项目不仅成功了且被媒体关注。
记者了解到,傈僳族青年何赵伟曾从云南保山高黎贡山脚下走出,来到浙江求学;毕业后,他在留浙与返乡中,毫不犹豫地踏上返乡之路,回到保山创办了 “三野咖啡”,立志用一杯平价咖啡,改写家乡小粒咖啡的命运。
何赵伟与咖啡的结缘,源于一次偶然的校园集市。当时,他惊喜地发现,家乡的咖啡不仅品质上乘,还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那一刻,他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家乡的咖啡产业开辟出一条发展之路。然而,返乡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激烈的市场竞争、资金这两个现状便摆在了他面前。他便凭借着扎实的专业洞察力与顽强的毅力,深入市场调研,结合在杭州积累的经验,精准判断出保山咖啡市场仍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巧妙地选择经营模式,成功化解了资金难题,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他充分利用保山作为咖啡重要产区和交通枢纽的优势,大胆提出将咖啡产业与本地旅游、文化相融合的创新理念,为家乡的咖啡产业注入了全新活力。

“品牌是咖啡产业发展的关键。”何赵伟理出思路,借鉴蓝山咖啡豆的成功经验,聚焦 “产地特色” 与 “品质把控”,全力提升品牌价值。通过稳定产品质量、建立认证体系、挖掘并讲述保山咖啡的故事,为家乡的小粒咖啡树立起高品质的口碑。
在创业的过程中,何赵伟也始终牢记社会责任。他坚持从本地采购咖啡豆,既降低了自身成本,又为当地咖农稳定了收入,有力地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他还将 “三野咖啡” 项目引入母校的创意园区,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并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
何赵伟的大学辅导员罗老师回忆道:“当初他决定返乡创业,我十分惊讶。杭州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他一心想要用所学回报家乡,让保山小粒咖啡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他的决心与热情深深打动了我,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为他感到骄傲。” 多年来,何赵伟与母校保持着密切联系,老师们时常关心他的创业进展,给予鼓励与支持。他也曾回到母校,分享自己的创业历程,激励学弟学妹们勇敢追逐梦想,不怕失败。
何赵伟的故事,是年轻人追逐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生动写照,更是对家乡深情厚谊的最好诠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还有无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满怀热爱,用智慧与汗水,为乡村振兴奋力奔跑,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