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纳雍县第一小学成功举办《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实践研究》市级课题成果展示活动。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互动研讨及专题分享等形式,系统呈现了纳雍一小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为该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范例。
活动中,三位教师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核心,展示了不同课型的创新教学模式。周萍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课《打电话》,以真实生活情境为载体,通过模拟通话、学生自评互评等环节,构建“教—学—评”闭环系统,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掌握电话礼仪与表达技巧。罗星婷老师执教的科学观察课《蜜蜂》,以“小小科学家”项目任务为主线,指导学生通过填写实验记录单、绘制蜜蜂飞行路线图等活动,深入理解科学观察的严谨性,并借助关键词分析感悟科学语言的准确性。许艳老师执教的想象类文本《我变成了一棵树》,以“读—想—创—评”为学习链,通过三维评价量表引导学生展开创意表达,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语言运用与想象力。

课题成果展示活动现场
“在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评价过程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孩子们能够更加地进入深度性的学习,从而也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质量。当然我也明白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变成课题研究,这样的话我们的工作将会充满活力,也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许艳老师说。
在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嵌入式评价任务设计”“评价方法与教学的有效整合”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充分肯定了“评价贯穿全程”的教学理念,认为三堂课均以情境化、活动化设计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目标与评价任务精准对接。课题主要负责人郭艳老师以《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例谈》为题,通过案例拆解与工具实操,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课题成果展示活动现场
纳雍县第一小学新课标改革负责人郭艳表示,(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效果,首先是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有所改变,老师们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评价一致性的原则。其次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变化,课堂思维始终紧跟老师的节奏,力求实现“一课一得”。总之,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课题成果展示活动现场
据了解,该课题自2023年立项以来,已形成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参研教师在备课中注重分层目标设计,教学中通过评价驱动学生深度学习,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系。纳雍一小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课题为抓手,深化“教—学—评一体化”改革,为提升区域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通讯员 杨 熙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恩宇
编 辑 王 星
二 审 谢朝政
三 审 李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