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4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0.1%,降幅明显收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2.5%。
谈及CPI与PPI仍在下降,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这主要受季节性、国际输入性因素等影响。从边际变化看,提振消费需求等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核心CPI明显回升,同比上涨0.5%,供需结构有所改善,价格呈现一些积极变化。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表示,3月份CPI环比季节性下行,同比降幅明显收窄,主要是受上年同期基数下沉带动,同时以旧换新政策扩围加力,也对家电、汽车、电子产品价格带来支撑。PPI环比、同比跌幅扩大,主要因为国际原油价格总体继续下跌并逐步传导至国内相关行业,在国内需求偏弱拖累下,煤炭、钢铁等工业品价格有所下行。
季节性等因素致CPI环比下降
核心CPI明显回升
总的来看,CPI环比下降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和油价下行影响。3月份天气转暖,食品供应总体充足,导致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4%,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24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的六成。旅游淡季出行人数减少,飞机票和旅游价格分别下降11.5%和5.9%。另外,国内汽油价格环比下降3.5%,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12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CPI环比下降0.4%,降幅小于近10年同期平均水平,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提振消费需求等政策效应逐渐显现,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家用器具、金饰品和服装价格环比涨幅均高于近10年同期平均水平。
另外,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明显回升,同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5%。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核心CPI明显回升,对CPI的影响由上月下拉0.11个百分点转为上拉0.35个百分点,表明随着促消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供需结构有所改善。各分项中,服务价格由跌转涨,是核心CPI回升的主要驱动因素;耐用消费品价格整体上行,家用器具、交通工具价格同比降幅均比上月收窄,通信工具价格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房租价格降幅延续收窄,反映出随着房地产市场供需调整,房租已初现企稳迹象。
“在春节错期效应导致年初两个月数据出现波动后,3月份CPI同比数据更能体现当前整体物价状况。总体上看,当前国内物价水平稳中偏弱,为扩消费对冲外部冲击提供了充分空间。”冯琳表示,展望未来,4月份的外部经贸环境变数加大,部分出口转内销需求可能会对物价形成一定下行压力。扩内需成为当前首要任务,重点是大力提振消费,这将对物价形成有力支撑。同时,后期国内促消费对冲外部冲击的空间广阔。
PPI继续下降
部分行业价格呈现积极变化
董莉娟分析认为,PPI环比下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包括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国内石油和部分出口行业价格下行,煤炭等能源需求季节性下行以及部分原材料行业价格下行。
具体来看,3月份,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环比下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4.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下降0.7%,汽车制造业价格下降0.4%。北方冬季供暖陆续结束,采暖用煤需求下降,电煤库存处于高位,加之新能源发电具有一定替代作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环比均有下降。节后房地产、基建项目开工较为平稳,钢材、水泥等生产恢复快于需求,叠加生产成本下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环比均下降。
伴随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促消费和设备更新等政策显效,部分行业供需结构有所改善,价格呈现积极变化。例如,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相关行业价格起到拉动作用。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价格上涨4.6%;电子电路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价格降幅均比上月收窄;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价格同比上涨2.0%。部分消费品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需求增加价格上行。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上涨7.6%;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收窄1.6个百分点。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表示,在宏观政策大力推动下,国内需求将持续恢复,物价有望稳步回升。我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加之今年一系列扩投资、促消费、稳就业举措迅速落地,财政支出力度空前增大,国内需求将得到充分满足,潜在需求也会实现较好释放。
“下一阶段,物价水平有望温和上涨。”温彬表示,随着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落地落实,国内需求将稳步扩大,为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创造了有利的宏观环境。由于国内市场的多样性和强大的供应链,所谓“对等关税”对国内整体价格水平的影响较为有限,仅在特定行业和商品类别中存在结构性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