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货运代理和物流公司——飞协博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瑞安·彼得森在接受采访时说,美国政府关税政策的影响正在显现,其中一个表现将是商家货架“空空如也”,而原因并不仅仅是到港量的下降。
“随着第一批搭载需要支付新关税的货船开始抵达,进口商迅速将运抵的商品转移到保税仓库,货物从那里离开前往商户前,暂时不必支付关税。
同时,由于当前政策信息的混乱,进口商感到左右为难,因为如果关税税率被下调,当前正确的做法就是等待,暂时不要提货,同时取消新的海运订单。
这意味着如果情况没有发生变化,关税问题仍处于僵局,美国经济中会出现大规模的短缺,因为这些货物不会出现在货架上。”
01
白话拆解
保税区属于“特殊经济区域”,实行“境内关外”的管理模式。境外货物在保税区内可暂免缴纳进口关税,离开保税区时再行缴纳。
当前,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一方面,前往美国的集装箱海运量大幅下降;同时,商品到港后,美国进口商基于对白宫取消关税决定或下调关税税率、免缴或少缴关税的“期待”,选择在保税区“囤货”。
两重原因都将导致美国市场商品供应不足。
此外,瑞安·彼得森还在采访中说,基于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美国进口商正处在“无论如何都要亏钱”的尴尬境地。他为此提到了一个名词——“牛鞭效应”。
“美国进口商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要么(因为高关税)没有货物供应,要么(关税)政策放松,那些之前被取消的货物订单,开始重新出现。但与此同时,因为海运承运人已经重新安排了船期。这个时候要把这些货船突然重新投入(已经取消的订单),就会出现“牛鞭效应”,货物订单恢复了,但没有船来运输货物。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海运价格肯定会上涨。
所以,(一种情况是)进口商虽然能享受低海运价格,但需被迫支付巨额关税;(另一种情况是)进口商虽然不用支付高额关税,但海运价格却会飙升。所以对于进口商来说,无论如何都在吃亏。”
02
白话拆解
“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是供应链管理术语,描述了需求信息从供应链下游(如零售商)向上游(如制造商)传递时,信息逐级放大和扭曲的现象。类似于甩动牛鞭时,鞭梢的振幅远大于鞭根。
牛鞭效应的出现,增加了供应链中上游企业的生产、库存和供应风险,可能导致生产混乱和资源浪费。当前,美国的关税政策是导致美国市场供应链深受“牛鞭效应”影响的根源所在。最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影响完全是“人为”且“无益”的。
编辑|陈濛 汪一鸣
签审|关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