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丨庆祝全总成立100周年·特稿】
原标题:走在前列,筑牢党最坚实的阶级基础——写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③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朱欣
200多万到4.02亿。
两个数字标注了五四运动前产业工人数量到今天全国职工数量的跨度。100年来,中国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先锋队。作为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中国工会紧跟党的步伐,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引导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创新创造、团结奋斗,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推动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使之素质全面提高、结构更加优化、先进性不断增强,筑牢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依靠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党领导工人阶级掀起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香港海员罢工到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全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工人运动100多次,工人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让世界看到中国工人阶级伟大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定性为工人阶级政党。1949年春天,迎来解放战争胜利的曙光,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成为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成为党的突出政治优势,也成为工会工作始终坚持的重要遵循。
翻开历史长卷,一幕幕奋斗场景,一项项令人骄傲的成就,极大地彰显着中国工人阶级的时代风貌——
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区工人“一手拿枪,一手拿锤”,边战斗边生产。各地工会动员工人参军,建立工人武装,配合正规部队作战。据统计,仅东北各地建立的工人武装队伍就有2万多人。他们在保卫东北根据地和最后解放全东北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0年,全国总工会发表宣言,号召全国工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数以万计的中国铁路工人、电讯工人、汽车司机、建筑工人和医务人员,分期分批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在国内,工人阶级投身爱国增产运动,支援志愿军。举国上下洋溢着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热情,为战争取得胜利提供了强大支持,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为了帮助恢复国民经济,工人群众自觉地把家中收藏的生产器材捐献出来,一人带头大家响应。鞍钢工人孟泰带头,仅鞍钢的工人就献出大小零件21万件。全国总工会总结经验,推动献纳器材活动开展到全国各地。到1950年6月底,全国清理出机器20110台、钢铁19.6万吨、汽车7961辆、电动机5825台,缓解了恢复生产的燃眉之急。
改革开放如春雷破空,工人阶级在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大显身手、创造奇迹。奋斗在科技战线上的职工倾洒汗水,推动建成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学工程、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相继研制成功、长征系列火箭在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迈入新时代,中国工会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担当作为,在决胜全面小康中攻坚克难,在决战脱贫攻坚中勇毅前行,在抗疫斗争中挺身而出,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勇攀高峰,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到2024年增加至134.9万亿元,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无不依靠工人阶级的创新创造。
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事关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也事关中国工运事业的未来发展。不论时代怎样变迁,不论社会怎样变化,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不能忘记、不能淡化,我国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动摇、不容忽视。
力量
2008年3月5日,又是一个春天,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作为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广东的胡小燕、重庆的康厚明和上海的朱雪芹,一起走进人民大会堂。
同年10月,中国工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正式代表中有农民工代表47名。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工会代表大会上第一次出现农民工代表。
农民工群体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中国工人阶级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级初具规模,包括200多万名产业工人,以及大量的手工业工人、城市苦力、店员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带动了工人阶级的成长,到1949年底,全国职工达800多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9%。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我国职工队伍得到快速发展,数量和规模得到空前拓展,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已经达到1.18亿人,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2.25%。
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推进,非公有制经济飞跃发展,大批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等,源源不断加入工人阶级队伍中来。
——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明确,“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分布广泛,包括工作在教、科、文、卫等系统中的知识分子、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人员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日益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科技进步的骨干。
——从第一代、第二代农民工,到如今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力量、产业工人的主力军,全国农民工已达2.93亿人。
——新技术新业态带来新就业,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着工人阶级的力量。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努力把全国工人阶级紧紧凝聚在一起,推动工人阶级为实现党确定的宏伟目标共同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增强。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只要有梦想、肯奋斗,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都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今年30岁的邹彬,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全国劳动模范、湖南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11年前,砌筑工邹彬从工会组织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并在2015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砌筑项目优胜奖。如今,邹彬依托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解决工程项目质量管控难题,传授工友实用技能,鼓励工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
越来越多的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被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在九千多万名共产党员中,工人和农民仍是党员队伍主体,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党的二十大代表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771名,占比超过三分之一。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以各行各业的一线劳动者为主体,涵盖20个国民经济门类,超过八成为中共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评选表彰重视选树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2024年共表彰农民工172人,比重再创新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先进典型占奖章对象的4.1%。
100年里,日新月异,工人阶级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走在前列、勇挑重担,挺起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脊梁”。
主力军
2015年4月,一部名为《大国工匠》的纪录片开播。该片以胡双钱、高凤林、孟剑锋、张冬伟、宁允展、周东红、管延安、顾秋亮等8位工匠为主角,讲述他们用劳动的手缔造“神话”的故事,展现了技术工人的高超技艺和执着坚守。
2016年3月,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成为社会热词。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工人阶级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先进性,用知识强身、用技术赋能,争当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逐渐形成和发展了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实现了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全面提高。
从工人夜校、识字班、训练班、列宁室,到遍布工厂、农村、街道的扫盲班,“白天生产,晚上学习”是曾经职工中最流行的“夜生活”。他们努力提高文化水平,更接受马克思主义洗礼,成为主人翁、主力军。
进入新时代,职工夜校、职工书屋持续丰富着职工八小时之外的“夜生活”。广大职工以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素质持续提高,面貌焕然一新,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蓬勃发展。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一场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事关制造强国战略实施、事关产业工人素质提高的重大改革拉开帷幕。补齐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的短板,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7年间,各级工会着力构建技能形成体系,落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设工匠学院、打造线上学习平台、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境外培训计划和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广大产业工人积极参与,实现技术技能不断提升。目前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在全面总结7年改革成效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具体举措。广大产业工人成为一流技术工人有了更加明晰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工会组织开展的一系列职工素质提升工作,有力地带动和激发了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技能、强本领的热情。
——全国总工会举办了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首届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等,近5年来联合国家有关部门举办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30余项,吸引9500多万人次参加;各级工会组织1.09亿人次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帮助297.2万名职工通过比赛晋升技能等级。全国总工会举办的全国青教赛,已基本建成横向涵盖大、中、小学,纵向涵盖全国、省、市、县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体系,不计其数的青年教师从这个大舞台上腾飞。
——全国总工会连续制定3个《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以此为牵引,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民心工程”大规模展开。
——2016年起,全国总工会和教育部启动求学圆梦行动,助力农民工学历素质提升。截至2024年6月,全国各级工会累计投入11.17亿元专项资金,资助240多万名农民工实现学历与能力提升。2025年4月,产业工人求学圆梦行动在北京启动,明确到2030年打造不少于300个产业工人学历与能力提升项目,资助不少于300万名符合入学条件的产业工人,其中农民工不少于200万名。
——全国总工会创建“工会服务职工技能云”,组织劳模工匠编制技能学习课程5700多门,技能学习培训题库超41万道,线下组织规模以上技能培训434万人次;制定《女职工数字技能提升方案》,累计开展数字技能培训1.6万场……
工人阶级队伍持续发展壮大,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有了一支高素质主力军队伍,工会工作也面临新课题。踏上新征程,中国工会牢记使命责任,千方百计调动亿万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强音。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