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接到一个咨询案,讲了半天我终于听明白核心意思,客户这辈子挣的钱是怎么也花不完,想留给子子孙孙,但又担心子子孙孙中出现不肖子迅速败家,导致子子孙孙的子子孙孙没钱了。问有什么办法?
我当时唯二念头。第一:我身边居然有财富可以传世的富人了,羡慕嫉妒;第二:每当我不顺心的时候,我会安慰自己,中国皇帝算是古往今来全人类最有钱、最有势力的人了,尚不能随心所意,何况我等。
私人感情在此类事情上不能压倒职业道德,我仔细思考了下,回复客户:我个人觉得,要达到你的目的,可能只有信托能够解决。
虽然在2001年开始,我国就有《信托法》,但信托在我们国家是个很陌生的概念。我先试着用非专业术语解释一下信托的概念,把自己的一部份钱拿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设立一个信托产品,并由专业人士负责管理(照着理财去理解),信托产品用途可以预先设定,然后自已指定受益人(比如我子女及其后代),信托产生的收益可以给这个受益人。回到客户的问题,他拿1个亿交给信托公司,成立一个信托产品(比如叫传承1号),他要求传承1号只能购买低风险的产品(也可以高风险,比如房地产投资、贵金属投资等,也可以各投一点,取决于客户的要求),预计产品每年的收益是8%,那一年就是800万现金,按现在这个物价,虽然不能保证子孙大富大贵,但基本生活是很舒服的。他也算对自己的后代尽了最大的努力。
看到这里,估计有不少疑惑?
1、假设这个老板生意失败,银行要追他的这笔钱怎么办?假设信托公司破产,信托公司的债权人会不会追到这笔钱?
信托是独立的,老板生意失败和信托公司破产都和这笔钱没关系。当然,老板设立信托时恶意逃债的,这个另说。
2、后代非要把钱划给自己,或者要求自家去管理这笔钱行不?
不行。信托是独立的,后代只能就信托产生的收益享有权利,对信托本身也只能遵循祖宗定的规距。
所以,如果信托公司确实操作得当,收益稳妥,对后代而言,好象确实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但如果你要问我,信托产品是不是一直能保证当初预计的收益?信托产品的投资是不是能一直赚钱?怎么说呢,资本主义就算从1600年开始起算,至今不过400多年;现代意义上的信托制度从1800年起算,不过200多年;中国信托法从2001年起算,不过22年。你问我千秋万代的事,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为什么中国老百姓对信托概念很陌生,我觉得几个原因:
1、现代信托是个金融产品,要有钱有闲才能享受,我们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填饱肚子也不过是近20年的事;金融理财之类的,对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比较遥远,特别是信托具有的高风险性,对投资者要求很高,集合信托要求每个客户购买金额不低于100万;
2、中国传统观念,自己的钱自己掌握,把钱放在别人手上,自己失去控制权,这怎么想都不是个靠谱的事;
3、舶来品本土化过程中,大概率都有消化不良的过程。信托公司本是私人财产的保护者和增值者,结果我们对这个东西不熟悉或者说太熟悉,信托公司挪用客户资金、混同信托产品、违规使用资金等现象在一段时间简直是泛滥成灾,导致国家曾集中清理信托公司。清理过后,针对个人财产的不规范得到抑制,但信托公司又变成银行资金的通道,简直是没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