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不仅是人体重要的味觉器官,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反映身体健康状况。怎样通过舌苔了解身体是否健康?舌苔越干净越好吗?往下看,一起了解↓
舌苔是怎么产生的? 没有舌苔正常吗?
舌头表面不是完全光滑的,而是有很多乳头状突起,主要包括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其中,丝状乳头数量最多,其浅层细胞不断角化脱落,与食物残渣、唾液、细菌及代谢产物等混合后附着在舌面上,形成我们所说的舌苔。
丝状乳头本身呈白色丝绒状,某些疾病会使丝状乳头发生慢性炎症,以致萎缩,会出现舌面没有舌苔,也就是光剥苔。光剥苔舌面光滑,呈现红色,也叫丝状乳头炎或萎缩性舌炎。
很多疾病可以导致光剥苔出现,如维生素B缺乏、贫血、念珠菌感染、干燥综合征、萎缩性胃炎等。出现光剥苔,应及早去医院做全面检查,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自查!舌苔出现这三种颜色 你的身体在求救
正常情况下,舌苔薄而均匀,呈淡白色,简称“淡红舌,薄白苔”,是口腔和消化系统健康的标志之一。舌苔出现这几种颜色,可能暗藏疾病↓↓
舌苔发黄
多见于热性疾病,是湿热的表现,主症在肝和脾。容易口渴,显示肝火旺盛,容易急躁发脾气。肝有疾患,可影响脾胃功能和胆汁排泄,口臭就是因为脾胃不调、胃火旺盛、消化不良引起的;口苦则是胆汁排泄紊乱所致。
专家建议:饮食可选择清热利湿的白萝卜、丝瓜、藕粉、绿豆、薏苡仁等;水果可选山楂、梨等。
舌苔过白
白苔可出现于肥胖患者、体内有水湿停留或痰饮人群,临床上常见某些腹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见于寒证。
专家建议:选择性质偏温的饮食,如红枣糯米粥等,以软食、羹食为宜。副食选用清淡性温的牛肉汤、羊肉汤,并配以醋、姜作为调味品。水果可吃苹果、蜜橘等。少吃性偏凉的食物,如凉拌菜、黄瓜、冬瓜、绿豆芽、蟹、鸭蛋等,切忌吃生冷饮品。

舌苔发黑
中医认为发黑是热极化火所致,染色苔除外。一些肠胃有毛病的人,容易生寒湿,舌苔会变得厚腻,开始是白色,逐渐变成黄色或黑色。临床发现,有一些慢性病如尿毒症、恶性肿瘤等,在恶化时也会出现黑苔,是病情危重的征象,应及时就医。另外,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经常熬夜、抽烟过多,也会出现黑苔。
专家建议: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黑苔,所以出现黑苔要及时就医,谨遵医嘱,看病情进行调理。
舌苔变厚是什么原因? 有啥影响?
舌苔像覆在舌面的一层被子,薄的时候既能保护舌黏膜,还透气,不影响舌头的味觉和运动,但如果这层“被子”过厚,就会有危害了。
舌苔薄厚与口腔细胞脱落更新速度有关。新陈代谢旺盛,脱落细胞增多,堆积在舌面,舌苔就会增厚,反之舌苔就会变薄。此外,一些生理因素也会让舌苔变厚:
唾液分泌
唾液分泌量减少时,舌苔容易增厚。另外,唾液黏稠者的舌苔往往较厚。
饮食习惯
长期食用流食或软食的人,舌面缺少摩擦,舌苔容易变厚;富含脂肪的油腻食物(如火锅、烧烤、煎炸等)、高蛋白饮食,也可能会促进舌苔增厚。
口腔卫生
口腔卫生是舌苔形成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不注意口腔清洁,食物残渣和细菌在舌面堆积,会导致舌苔变厚。

平时刷牙 如何正确清洁舌苔?
清洁舌苔,要注意力度适中,温柔地对待自己的舌头。舌苔就像舌头的“小地毯”,适当清洁能赶走细菌和残渣,但用力过猛可能伤到味蕾和黏膜。每天花10秒轻刮,搭配健康饮食和规律作息,让舌头保持“清爽模式”。
工具选择
刮舌器或舌苔刷是更为推荐的选择,专用工具更贴合舌面,清洁效率高,刷得干净且不伤黏膜,控制口臭效果好。
平常也可以用软毛牙刷轻刷,或者用有舌面清洁纹路设计的牙刷背面轻刷,不过这种清洁效果不如刮舌器。

使用方法
时机:刷牙后,避免牙膏残留刺激喉咙。
动作:伸出舌头,从舌根(靠近喉咙)向舌尖轻轻刮(或刷),别反方向;每次刮除后用清水冲洗刮舌器;重复3~5次,覆盖舌面两侧和中央。
力度:以不疼、舌面不发红为准。
频率:建议每天1次。
注意事项
避免用力过猛:用力过猛可能导致舌乳头受损,甚至引起疼痛或出血。
注意清洁工具卫生:刮舌器或牙刷使用后应清洗干净,定期更换,避免细菌滋生。
这些情况不清洁:舌面有伤口或溃疡、舌苔异常干燥或裂纹明显、急性炎症或感染期、舌乳头异常增生(如黑毛舌)等。
观察舌苔变化:清洁舌苔时,注意观察舌苔的颜色、厚度和质地。如果发现异常(如舌苔过厚、颜色异常),应及时就医。
这些人群要注意:婴幼儿舌苔厚可能是奶垢,舌黏膜娇嫩,用纱布蘸水轻擦即可;儿童需家长辅助,选择儿童专用舌刷,动作轻柔;老年人唾液分泌少,喜欢进食软食,舌苔厚且干燥,过度清洁易出血,可改用湿润纱布轻擦。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