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艺术史可视可感——在馆藏经典中品味古今艺术之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02:35:00    

作者:荣池

从战国时期“三弦钮螭纹镜”,到宋代佚名画家所作《山鹊枇杷图》,再至清代“白地红彩龙纹双耳瓶”,一件件艺术珍品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技艺与深厚底蕴;从徐悲鸿的油画《人物正侧面速写》,到李桦的版画《怒吼吧,中国》,再到卢沉的中国画《霜林醉酒图》,一幅幅美术经典见证了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筚路蓝缕与蓬勃生机。

彩绘文吏俑 佚名

正在展出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陈列”展览,从2万余件馆藏中精选近500余件,分为“古代中国艺术”和“现代中国美术”两大板块。其中,“古代中国艺术”板块包含铜镜、画像砖、俑、陶瓷、书画等各类藏品,时间跨越两千年;“现代中国美术”板块以时间为轴线,梳理并呈现了油画、中国画、版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百年发展脉络。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长期固定陈列,该展览的举办旨在为公众构建一部可视可感的中国艺术史。

一座美术馆为何要设置长期固定陈列?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靳军看来,长期陈列展览的推出,既是美术馆对馆藏活化的重要探索,以及对收藏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更是当代美术馆核心价值的体现,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长期陈列展览,还承载了三项重要使命。

山鹊枇杷图(中国画) 佚名

第一,是探索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内核。

中国古代艺术,是构建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渠道,也是当下艺术创新的灵感源泉。展览中,以花叶纹、龙纹、蟠螭纹等纹样为装饰元素的各式铜镜,昭示了古人朴素的宇宙观;有着古拙艺术风貌的汉代画像砖,记录了丰富的历史图景与社会生活;俑展区的展品多属汉代、隋唐,主题多样、造型生动,呈现出我国礼乐制度的历史演进;绘画展区则囊括人物、山水、花鸟等门类,让人们在画家笔下的万千自然之中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馆藏宋画《山鹊枇杷图》格外引人注目。该作品为佚名画家所作,画面中自左而右绘有折枝枇杷,两山鹊立于枝头,姿态各异,与数枚枇杷形成视觉上的平衡。山鹊腹背的古雅设色与绿叶黄果相互映衬,统一在静谧而空灵的画面氛围中。宋代绘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悠远的意境,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高峰,此次《山鹊枇杷图》的展出,正是希望让观众从中感受中国传统美学的高妙与深邃。

第二,是梳理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路。

中央美术学院的馆藏史,也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史。20世纪是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央美术学院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徐悲鸿“以西润中”的艺术革新,还是吴作人、董希文等老一辈画家的经典之作,抑或是改革开放后诸多艺术家的创新实践,每一件藏品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见证着中国美术创作与教育的百年征程。

试看靳尚谊的油画《晚年黄宾虹》。这件创作于1996年的作品,描绘了坐在藤椅之上、身着长袍的晚年黄宾虹,背景则以其山水作品为衬托。靳尚谊对黄宾虹的五官与手部进行了精心刻画,丰富的细节惟妙惟肖地展现出人物的情态。尤值一提的是,画家在描绘背景时将中国画的皴法与油画的点彩巧妙结合,使画面呈现出东西融合的审美意蕴,正如靳尚谊所说,“我画这件作品是尝试去做油画民族化的实验,在这种实验中去表现中国艺术的文化精神”。此件作品也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发展中的一个生动缩影。

晚年黄宾虹(油画)靳尚谊

第三,是对话国际与当下的艺术生态,展望未来艺术的生动图景。

在当代各类艺术展览中,人工智能、数字艺术等新技术、新形式成为有力的辅助,以动态沉浸和修复模拟等方式,实现了诸多珍贵藏品的活化展示和互动参与,也为未来的文物修复及艺术创作提供了崭新视角。“我们为唐代彩绘陶俑做了‘数字分身’,然后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和传统数字绘制两种方式对其进行复原模拟,让观众直观地了解它的原貌。”靳军表示,以新兴技术对馆藏进行修复与展示的工作还在继续,新的成果将在长期陈列展览中陆续更新,不断为公众带去惊喜。

馆藏陈列是对历史的致敬,也包含对未来的期许。人们在馆藏经典中品味古今艺术之美,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看到艺术的无限可能,也更加期待未来的艺术在新技术、新观念的推动下,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增添更多色彩。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6日 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 天津乐符艺术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注册“扬符”商标获核准
    天眼查财产线索显示,近日,天津乐符艺术培训学校有限公司申请注册“扬符”商标获核准,国际分类为41-教育娱乐,商标注册号81632927。资料显示,天津乐符艺术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杨福,成立于2023年,位于天津市,是一家以从事教育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30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天
    2025-04-28 01:12:00
  • 《中国电影百廿肖像展》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展,续写百廿光影
    2025年,在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青岛——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电影之都”的城市,迎来了中国电影政府奖——华表奖的首度“出京”。青岛与电影的渊源颇深,凭借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青岛成了中国早期电影活动的重要发生地。1899年,青岛亨利王子饭店建成,专门开辟了
    2025-04-26 19:04:00
  •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青岛市公路中心两项课题研究通过鉴定
    近日,青岛市公路中心开展的“国省干线公路路面长寿命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絮状/束状玄武岩纤维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技术研究”2项课题研究,分别通过中国公路学会、山东公路学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经过评价委员会一致认定,两项科技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国省干线公路路面长寿命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课
    2025-04-26 17:28:00
  • 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中外智库、跨国企业等各领域代表约300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
    2025-04-26 15:42:00
  • “观鸟经济”持续升温,生态旅游迎来新增长点
    央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前不久,喜欢摄影的当红演员李现,以一己之力带火了“玉渊潭打鸟”在内的多个话题,成为这个春季破圈的现象级讨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大陆以鸟类观察为主的爱好者约有34万人。全国各地的观鸟爱好者不仅带火了吃住行等一应消费,更助推观鸟产业不断丰富新业态,带来新的“经济增量
    2025-04-26 1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