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这4种身体“异常”,其实很正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3:58:00    

气温升高、万物复苏的春天,虽然带来了温暖和生机,但也可能让我们的身体出现一些小状况。

有的人最近经常睡不好、感到乏力、容易烦躁等,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生病了。

其实,有些身体“异常”,在春天是普遍现象。《生命时报》综合多位专家观点,解读春天身体常见的几个改变,并支招应对。

情绪大起大落

四季节律会导致精神状态波动,就像人们常说的“伤春悲秋”。季节更替对情绪的影响,一般认为与日照、气压及气温变化等有关。

冬季日照减少,人脑褪黑素合成相应变少,情绪就会变得低沉;到了春季,日照逐渐增多,褪黑素的合成随之增加,情绪会开始上升。

医生建议

春季要注意调养情志,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尽量做到不着急、不生气、不发怒。

如果心中郁闷,可以找人倾诉,或者到大自然中呐喊,有助于宣泄情绪。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宋崇升表示,本身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春季要有意识地观察情绪是否稳定,睡眠是否减少或推迟,人际互动、生活习惯等是否有变,言语行为等是否有异常之处。

发现异常后,及早就医是最佳选择,可将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自行缓解的可能性就越小,逐渐加重的可能性就越大。

排便次数减少

春天冷热交替的气候加上干燥的空气,会让我们的身体处于“干巴巴”的状态,也更容易出现便秘。

传统医学认为,春季五行属木,对应五脏中的肝,肝脏具有调畅人体气血津液、促进消化吸收等作用,如肝失疏泄,则百病丛生,尤其是“瘀证”。若滞在胃肠,就会引发腹胀腹痛、便秘等问题。

情绪因素对肠道功能影响也很大,长期处于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导致肠道蠕动紊乱,加重便秘情况。

医生建议

  • 多摄入膳食纤维和水。除了新鲜果蔬,全谷物杂豆和薯类也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可用其代替一部分精白米面。充足饮水可增强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建议每日摄入1.5~2.0升。
  • 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最好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上厕所,慢慢建立排便的条件反射。改正憋便的不良习惯,一旦有了便意,就要及时去厕所,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信号。

如果便秘情况比较严重,使用上述自我护理方法效果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通便药物。

经常疲倦乏力

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张涛解释,春困的根源在于人体生物钟的调整滞后于季节变化。

春季天亮得早,阳光早早地将人从睡梦中唤醒,但身体的生物钟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化,导致睡眠结构紊乱,深度睡眠时间减少,因此感到疲倦乏力。

尤其是体质较差、容易疲劳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更容易被春困“缠上”。

医生建议

解决春困不能只靠睡。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睡7~9小时左右即可。过多的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兴奋度,使之处于压抑状态,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结果越睡越困。

克服生理性的春困,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 适当午睡。20~30分钟的午睡既能让大脑得到休息,又能有效刺激体内淋巴细胞,增强免疫力。
  • 食物提神。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推荐多吃豆制品、核桃、鱼类、牛奶等食物,可补充能量;香菜、香椿芽、香蕉、苹果等食物,可帮助提神醒脑。
  • 气味刺激。闻闻风油精、清凉油、花露水,能够驱除困意、振作精神。
  • 活动肢体。大部分上班族动脑多、体力消耗少、饮水量不足,加上屋内空气不流通,就会频繁犯困。不妨打开窗户,工作间隙伸个懒腰、活动四肢,平时多锻炼,比如跑步、爬山、郊游等,都能缓解春困。

血压容易波动

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方祝元表示,春季温度、气压的无常变化,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或波动。

中医认为,春季多风,风属肝,易引起肝阳上亢,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春季调压稳压、全面呵护血压健康,尤为重要。

气象学家研究发现,气压下降到最低值、气温上升到最大值时,心脑血管发病患者最多;气压在最低值急速上升或在峰值急速下降时,发病人数也较多。血管收缩,血压波动,会引起头痛、头晕等症状,这也就是中医认为的“春气者诸病在头”。

医生建议

1. 天气逐渐转暖,此时食物不能太温太燥,建议以清淡为主,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限制热量,以稳定血压。

2.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每周锻炼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项目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如散步、快走、慢跑、太极拳等,有助控制体重、稳定血压。

3. 高血压患者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遵医嘱适当调整药品剂量和种类。合理用药,长期治疗,定期随访,按时服药,避免频繁换药或停药。▲

本期编辑:吴梦瑶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相关文章

  • 心内科医生:晨起做好4件事可「护心」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起一小时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更是心脏保养的黄金期。《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教你利用这个时间段,护好心脏。受访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一病区副主任医师 宋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 袁祖贻心血管疾病易在早晨高发人在休息时以迷走神经支配为主,心率较慢,
    2025-04-14 14:00:00
  • “橙子”去世,年仅29岁!
    【来源:安徽交通广播】4月8日,抗癌博主“橙子”姐姐发文称“妹妹已于4月3日,农历三月初六离世。”据姐姐透露,妹妹最后半年一直在痛苦中度过。 资料显示,“橙子”是一名95后,年仅29岁。2022年7月确诊直肠癌中晚期,曾因被误诊,耽误了两个月的治疗时间。在治疗期间,好友称她从不抱怨也从不展现自己的脆
    2025-04-11 17:08:00
  • 春季这4种身体“异常”,其实很正常
    气温升高、万物复苏的春天,虽然带来了温暖和生机,但也可能让我们的身体出现一些小状况。有的人最近经常睡不好、感到乏力、容易烦躁等,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生病了。其实,有些身体“异常”,在春天是普遍现象。《生命时报》综合多位专家观点,解读春天身体常见的几个改变,并支招应对。情绪大起大落四季节律会导致精神状态
    2025-04-10 13:58:00
  • 深圳家长建议小学延至六点半放学,教育局回应
    近日,有市民在人民网留言板上发帖称,深圳小学放学时间过早,不方便职工家长接送及看护,建议延时至18:30放学。对此,宝安区教育局回应: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上至18:00,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时放学的由学校予以妥善安排。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应该减少的是大人上班的时间,而不是延长孩子在校的时间。还有网
    2025-04-10 11:20:00
  • 女子每天生啃一个西红柿,坚持4个月后,检查结果会如何
    在生活的琐碎日常里,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举动,说不定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今天要讲的,是发生在武汉一位 49 岁女子身上的真实故事,她的经历,或许会让你对 “养生” 有全新的认识。故事的主人公刘女士,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在早市经营着自己的菜摊。每天天还没亮,她就得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赶去
    2025-04-09 11:05:00